找到相关内容5540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慧律法师答:信佛是为了什么?

    。信佛就是要有智慧,要如何去解决我们心中的结。我们如果信佛、拜佛有智慧,此时此刻就能活得很快乐、很自在,很如意。所以,佛是世、出世间的大圣人,所有一切圣人里面,佛是大彻大悟最究竟的圣人,意思就是说,没有一位圣人有办法跟佛陀比。有些初学佛的人说这是吹牛,当然这要经过长时间的比较比较。 说信佛是为了什么,为了要解脱我们心中的烦恼,要让我们觉悟到生命的无常,世间是苦的,六道轮回,生生世世是痛苦的。诸位...

    慧律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8/09234089545.html
  • 魏晋新学与佛教思想的问题(上)

    这里不妨把何王二人的基本观念作一简短扼要的剖析。  3 新学家的圣人观念  无可否认的,从玄学的开拓来说,何晏应是正始新学的首要地位,要了解此一新学的本质内容,自然亦即需要对他的论述有一较深的了解,始...无所有者也。自天地以来,皆有所有矣,无犹谓之道者,以其能复用无所有也。…………夏侯玄曰,   p. 9  天地以自然运,圣人以自然用。自然者,道也;道本无名,故老氏强为之名。  此即可证。亦可见以无...

    张曼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0845479.html
  • 一位转世的洋喇嘛

          喇嘛转世不只是在中国西藏流传已久的一项宗教传统,在西方佛教界也有此事。通常来说,转世的喇嘛在儿童时代就可以被认识出来。但是美国有位妇女直到去年三十五岁时,才披认出是古代西藏的一位圣人...佛经那与生俱来的知识,是西藏的佛教,而她的智慧,与数百年前十七世纪西藏的一位圣人的智慧相同。因此认为她是一位转世的喇嘛,有义务开导其他人,协助世人脱离苦海。   经过几年的培养指导,...

    (美国)方申

    |轮回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214637681.html
  • 日本净土真宗本愿寺派时隔四十一年首次修改教章

    》由宗名、宗祖(即开山)、宗派、本山、本尊、圣典、教义、生活和宗门等9项组成。   在新《宗制》中删除了被御封为“见真大师”的宗祖大师号,在新《教章》的“宗祖”部分中,将以往的“见真大师亲鸾圣人”改称为“亲鸾圣人”。记载“遵守人道世法”用语的“宗风”改称为“生活”和“宗门”。同时,仿效新《宗制》,去掉了“遵守人道世法”的表现形式,在“宗门”中增加了“贡献于实现自他心满意足的社会”,强调了“宗门”...

    佚名

    |教章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4/08374223048.html
  • 东林寺莲池莲花朵朵盛开

    所表示的美德。所以比喻从烦恼得到解脱而生于佛国净土的人,都是莲花化生的。 三界的众生,因贪欲而托生,净土的圣人,是以莲花而化生,因此,莲花是表示清净的功德,清凉的智慧。对于圣人而言,是无形的,...

    佚名

    |莲花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8/07/10250826036.html
  • 禅玄的相通与相摄

    佛学家僧肇的两段话。郭象在发挥“名教即自然”的思想时曾对圣人作了这样的描绘:   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,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,世岂识之哉?徒见其戴黄屋,佩玉玺,便谓足以缨绂其心矣;见其历山川,同民事,便谓足以憔悴其神矣。岂知至至者之不亏哉?(《庄子.逍遥游》注)   故圣人常游外以弘内,无心以顺有。故虽终日挥形,而神气无变;俯仰万机,而淡然自若。(《庄子.大宗师》注)   僧肇在发挥证得了般若之知的...

    洪修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34271045.html
  • 梵网经菩萨戒略注:受别请戒

    ,而别受请,即是取十方僧物入己。 施主的利养是供养十方僧,若受别请,他便不供养十方僧,即是取十方僧物入己。 及八福田中,诸佛圣人,一一师僧,父母病人物,自己用故,犯轻垢罪。 利养属十方,别受请则利养入己,乃至僧中,八福田物入自己用,八福田者,十方僧里有古佛再来,有圣人,罗汉,僧团里有和尚,及阿阇黎,有十方僧,僧里有汝父母出家,又有病僧,此八福田之物,都被汝取去,所以菩萨比丘...

    圣一法师讲述

    |菩萨戒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1/17111393878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释迦牟尼佛以何因缘成佛以后,还会感召头痛三天?其前因后果如何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凡夫会受因果之报,圣人亦会受因果之报,只是凡夫圣人各受果报,心境各有不同,圣人解脱,凡夫未解脱,凡夫受果报心不甘情不愿,怨天又尤人,受果报心情激荡,起伏不定,不知果报是自作自受,无因...顺逆之境,不被诸境所转,若果报现前,圣人心里比谁都更清楚,他明白这一连串的遭遇,是来自于过去所作所为的因,今生今世受此果报是理所当然,当下以欢喜心接受果报,不怨天不尤人,心甘情愿纳受之,绝对不会逃避果报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561212905.html
  • 人生不可“无所畏”

      南怀瑾先生在《论语别裁》中这样解释孔子的一句话。“子曰:君子有三畏:畏天命,畏大人,畏圣人之言。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,狎大人,侮圣人之言。” 南先生说这里所谓的畏就是敬,...畏大人”,这个大人并不是一定指高官权贵,只有对父母、长辈、有道德学问的人持有高山仰止的畏惧之心,才能有所成就;“畏圣人之言”,像我们读《论语》,看四书五经,都是读...

    刘清海编著

    人生|规则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1/20022031698.html
  • 略谈“神通”

      很多学佛的朋友们对神通十分迷信,认为有了神通才是“得道”之人,所以沉迷于追求神通。其实,这是与佛教教法背道而驰的。   “神通”,又作神通力、神力、通力等,是指凡夫与大小乘圣人因种种因缘,其智慧之体性通达无碍,具有难以测知、不可思议、无碍自在的差别作,正所谓“神者不可测,通者不可挡”。佛典中说凡夫可得五通,出世圣人可得六通,佛有三明六通。   五通者:一、天眼通,能观远近宏观及微尘世界,...

    延德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71681086.html